上海PVDF索膜结构安装设计
体育场等设施大跨度充气膜用于建造充气膜篮球馆、羽毛球馆、游泳馆、滑冰馆等。充气膜凭借的旧厂改造技术,解决我国运动设施和场地欠缺问题。且充气膜建造速度快,造价低,十分适合建造各种体育场馆。充气膜结构建筑系统的内部空间中,因素:气压、湿度、温度、照度、新风量等,皆可按需控制,提供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。所以充气膜结构适合应用于各种体育馆的建设。设计。充气站膜结构设计师根据业主提供的需求进行设计,将充气膜结构建造想法变成设计图纸。
充气膜结构是一种采用高性能膜材作为建筑“外壳”,通过膜内外的气压差使膜面产生张力,以此形成一定稳定形态和承受能力的结构或构件。根据膜内密闭空间形成方式不同可将充气膜结构分四类:气承式膜结构、气肋式膜结构、气枕式膜结构和气囊式膜结构。
世界上座充气膜结构建成于1946年,设计者为美国的沃尔特·勃德(W.Bird),这是一座直径为15的充气穹顶。1967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的 届充气结构会议,无疑给充气膜结构的发展注入了兴奋剂。随后各式各样的充气膜结构建筑出现在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上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盖格 尔设计的美国馆(137m×7m8卵形),以及川口卫设计的香肠形充气构件膜结构。后来人们认为70年大阪博览会是把膜结构系统地、商业性地向外界介绍的 开始。大阪博览会展示了人们可以用膜结构建造永久性建筑。而70年代初美国盖格尔-勃格公司(Geiger-Berger Associates)开发出的符合美国永久建筑规范的特氟隆(Teflon)膜材料为膜结构广泛应用于永久、半永久性建筑奠定了物质基础。之后,用特氟 隆材料做成的室内充气式膜结构相继出现在大中型体育馆中,如1975年建成的密歇根州庞蒂亚克“银穹顶”(椭圆形220×159m),1988年建成的 日本东京体育馆(室内净面积4,6767㎡)。
充气膜结构煤棚是通过机械系统(8台风机)向室内空间连续不间断充气,气体在密闭的空间中逐渐加压而使室内外保持一定的压力差,膜体受到上浮力,产生的预张力以托起大空间。单纯的充气膜抵抗风雪荷载的性差,应对端大风、大雪存在隐患,硬物一旦刮伤损坏,自然塌落,不适用于大跨度的永久性建筑。充气膜结构只能作为条形煤场相对简易的临时仓储,无法适应圆形煤场、异形煤场及超大跨度永久煤场的工程要求,质量缺陷多,有很大限性。